此款為雙燈型,紅外線燈箱(起流平作用)+紫外線燈箱(起固化作用)一體機,操作簡單,可分體,流平固化瞬間完成,不用紅外線燈箱的時候可以單獨保存,流平后使您的UV光油、UV清漆固化效果更理想。
產品使用效果
產品實用圖
最佳回答:
丙烯酸酯并不是單類丙烯酸聚合,而是很多加了官能團的丙烯酸酯聚合到一定聚合度得到的,單純的酯類很難有好的溶解性,但是加了官能團后就實現了不同的相見界面的模糊,那么就是流平了,更直接點,就是水和油不溶,但是加適當的乙醇就可以改善了,很多涂料 的表面出現凝聚,裂紋,都是由于溶解分散不好,導致應力過大,但是流平劑就是可以消除這類界面的東西,由于使用中很多化學物質,所以相應的流平劑也是很多的,基本就是這樣,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其他答案1:
丙烯酸酯流平劑是改善流平和增加光澤的助劑。該助劑造成“長波狀”流平性能并防止縮孔,它僅使表面張力輕微降低,對重涂性和層間附著力無不利影響。
BYK®-358 N 適用于高質量著色和不著色工業涂料,它在清漆里不會引起發渾問題,在著色系統里也不會產生發霧,這是由于它與大多數基料有優異的相容性之故。BYK®-358 N 也會降低了漆霧敏感性。
最佳回答:
流平劑是一種常用的油墨助劑,它能促使油墨在干燥成膜過程中形成一個平整、光滑、均勻的涂膜。流平劑種類很多, 不同油墨所用的流平劑種類也不盡相同。溶劑類流平劑主要是高沸點溶劑混合物。常用的流平劑多以聚氨酯類型的為主。相容性受限制的長鏈硅樹脂常用的有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 有機基改性聚硅氧烷等。這類物質可以提高對基材的潤濕性而且控制表面流動,起到改善流平效果的作用,當溶劑揮發后,硅樹脂在涂膜表面形成單分子層,改善涂膜的光澤。氟系表面活性劑,其主要成分為多氟化多烯烴,對很多樹脂和溶劑也有很好的相容性和表面活性,有助于改善潤濕性、分散性和流平性。
通過色譜和光譜鑒定可以知道化學組成。浙大哲博檢測幫助您!
其他答案1:
東莞市鴻瑞化工的HR-3302就很好用
最佳回答:
毒性不是太強,可以用在一般涂料中,不知道在達到國家標準的涂料里能不能使用,反正我們做的涂料里都在用,而且沒有什么問題,有什么問題可以互相交流,我是做膩子粉的,QQ948206331加時注明是百度里回答問題看到的,謝謝
其他答案1:
不能一概而論,品種很多,低毒到中高毒性都有吧
最佳回答:
有機硅類流平劑,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硅氧甲基,這是低表面張力的,如果使用了有機硅流平劑,尤其是用量大,硅含量高的流平劑,在膜表面會富集一層有機硅,這層低表面張力的物質,在進行重涂時候,如果面漆表面張力一般,就出現重涂問題,縮孔 而丙烯酸類是中。
最佳回答:
理論上是流平劑越多,流平性越好。實際應用中流平劑主要有倆大效果,其一:表面平整和滑爽性。其二:涂料油墨的流動促進性。在實際表面涂層中,流平滑爽抗粘劑加多了,會出現發霧或者穩泡。這一類主要表現在聚醚類的流平劑中,代表產品迪高450 BYK333等等。流動助劑添加多了,反而會出現負作用,如滴流、渦眼等,這一類主要表現在丙烯酸酯流平劑中,代表產品迪高300 BYK358等等。在流平劑試樣測試中最好是從上升階梯添加,有最佳值的。特別是在有消泡劑的體系中。多考慮反復測試。以上佛山三升技術部一點見解。純手打,請給分。。。。謝謝
最佳回答:
流平劑( ACR)
成份:以多元共聚物為基礎的改性硅助劑
性狀:白色至淡黃色透明液體,完全溶于DMF,屬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系列,流平性,潤濕性、滲透性均良好。
用途及應用:一、在干法革生產中的作用
1、增加聚氧氨酯漿料和溶劑的相溶性,減少界面強力,防止“魚眼”產生。
2、抗靜電。
3、提高離型紙使用壽命,增加使用次數,特別是使用數次之后,離型紙老化,發脆后使用ACR效果更顯著。
4、改善革的外觀質量,手感滑爽,增加真皮感。 5、使用量為聚氨酯漿料總重量的0.5~1.0%
二、在濕法革生產中的作用:
1、 與陰離子型滲透劑并用,在革的凝固過程中,生成連續均勻的微孔結構,在水洗過程中,提高DMF洗滌效果,使殘存在基布中的DMF含量降到最低限度,提高透氣,透濕性能,增強真皮感。
2、 賦予革表面光亮滑爽特點,降低革間的粘連,防止半成品人卷革背、表相粘,并用利于革制品加工時的多層沖裁機械化和自動化作業。
3、 使用量為聚氨酯漿料總重量的0.1~0.2%
最佳回答:
增加高剪切粘度
其他答案1:
硅油
通常使用的硅油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苯基硅氧烷。涂料、油墨中應用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雖然相容性好,但不具備表面狀態控制能力,所以在流平劑中基本不使用,多用于耐高溫方面。
聚二甲基硅氧烷
雖然具備良好的表面狀態控制能力,但有許多缺點,相容性不好,會影響涂膜的光澤,還會經常出現縮孔、層間附著力問題等。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不同,其相容性和用途也不同。有機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與硅油相比有明顯的優越性,既保留了硅氧烷的優點,又用改性物克服了它的缺點,發揮了許多特殊功能效應。改性硅氧烷的性能及用途,關鍵是硅氧烷的分子量、類型、改性化合物的類別及在分子中的位置,改性的途徑是很多的。
聚醚聚酯改性有機硅氧烷
屬于梳狀結構的有機聚硅氧烷。 n+m約為50-250,分子量控制在1000-150000之間。其相容性是依靠聚醚和聚酯來調整的,鏈越長相容性越好。這類中聚醚改性的最多,通常使用環氧乙烷和環氧丙烷。隨乙氧基含量的增加,其與水的相容性也隨之提高,因此也完全可以合成水溶性的硅氧烷類的流平劑。環氧乙烷和環氧丙烷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用其來控制親水、親油性。如果同時含有乙氧基和丙氧基,就制成了水油兩用的硅氧烷類的流平劑,例如:摩能化工的1080、1090系列產品。
分子量越大,其表面狀態控制能力就越強,增滑性、抗粘連性就越好,例如:摩能化工的1070、1071系列產品。
改性用的聚酯或聚醚與硅氧烷聯結有兩種方法:一種硅氧鍵;另一種是硅碳鏈,一般來講,前者的熱穩定性和耐水性不如后者好。
用聚醚、聚酯改性硅氧烷與樹脂的相容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降低表面張力,控制表面流動的能力、增滑性、抗縮孔、抗粘連的效果也都很好,個別產品還有層間附著力問題。尤其是聚醚改性的聚硅氧烷,熱穩定性不好,容易穩泡。在應用時一定要注意這些產品的負面影響。
烷基改性有機硅氧烷
前面提到了聚醚改性的聚硅氧烷有些不足之處;烷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恰恰具備了這些方面的優點。
這一系列聚硅氧烷產品也屬于梳狀結構。這類產品的分子量比較小,在10000左右, n+m約為30-50.用烷基改性的目的主要為了提高熱穩定性、相容性和不穩泡性,甚至有消泡功能。但隨改性烷基鏈的增長,其降低表面張力的能力也隨之下降。烷基鏈長度與表面張力的關系見表1-1
表1-1 烷基鏈長度與表面張力的關系 改性的烷基鏈 ——CH3 ——CH2——CH3 ——(CH2)9 CH3 表面張力/(mN/m) 20.6 26.2 31.4 一般碳鏈控制在C1-C14之間,所以分子量不太大。
上面介紹了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三種改性方法,改性方法不同,改性劑的用量和結構不同,其產品的性能也不同,三種不同改性方法生產的流平劑,其耐熱性也截然不同。摩能化工的1060有機硅改性聚硅氧烷具有很好的耐熱性,耐熱溫度200-220℃的溫度范圍內使用。
端基改性有機硅
賦予優異滑爽性的端基改性有機硅 為了賦予涂膜良好的滑爽性,摩能化工推出了一些終端改性的有機硅。
反應型的流平劑
在輻射固化的涂料、油墨體系中,存在基材潤濕不良、不夠滑爽、易刮傷、流平性差的缺陷。針對這些問題,摩能化工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的反應性的有機改性聚硅氧烷丙烯酸型流平劑,有摩能化工的1073、1074等產品,前者相容性好,滑爽性差。后者相容差,滑爽性好。
由結構式中可見改性的有機物是丙烯酸酯,用其調整它的流動性和相容性,她的滑爽性是由硅氧烷來決定的。丙烯酸基團的雙鍵可以參加游離基的聚合反應,與樹脂一起形成涂膜牢固的錨定在涂膜的表面上。 產品介紹
樹脂型的表面流動控制劑,多數是線型樹脂聚合物,主要有丙烯酸樹脂,脲醛樹脂及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在通用體系中這些樹脂的相容性是受限的,它們會積聚至表面形成一層新的樹脂膜成,使涂膜的表面張力趨于平衡,但它們不會降低表面張力,所以不影響涂料的流動,多被稱為流動促進劑。這類流平劑中丙烯酸樹脂為主體。
丙烯酸酯類流平劑不僅可以促進涂膜的流動和流平,還不會影響涂膜的層間附著力,并且還有消泡的作用。
流平原理
丙烯酸酯類流平劑的相容性是其控制涂膜表面狀態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相容性太好,溶在涂膜中,不會在涂膜表面形成新的界面,提供不了流平作用;相容性太差,不可能均勻的分布在涂膜表面,會相互聚集在一起,容易產生縮孔狀的缺陷。會使涂膜光澤下降,產生霧影等不良的副作用。只有理想的受控相容性,才會在涂膜表面形成新的界面層,起到流平的作用。
產品分類
丙烯酸酯類流平劑的受控性是通過改變分子量和極性來實現的。均聚物的相容性就不如共聚物的好,如均聚的丙烯酸通常與環氧、聚酯、聚氨酯等涂料所用的樹脂相容性較差,若將其以物理方法混合則將形成表面狀態不良的無光涂膜,所以丙烯酸均聚物不太適合作流平劑。理想的流平劑多采用共聚物,可以是三元共聚物,也可以是改性共聚物,只有共聚物才能通過不同的單體改變聚合物的極性合玻璃花溫度。
通常丙烯酸酯類流平劑的數均分子量被控制在6000-20000之間,分子量分布比較窄,玻璃花溫度控制在-20℃以下,表面張力25-26mN/m以下。這種相容性受限的丙烯酸共聚物被認為是良好的流平劑。
丙烯酸酯類流平劑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可以是線型結構的,也可以是帶支鏈的;也可以是無規共聚的,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的。
1)氟改性的丙烯酸酯類流平劑 這類流平劑應用得比較廣泛,用氟改性丙烯酸使氟和丙烯酸的優缺點互補,使這類流平劑更趨于完美。丙烯酸和氟類流平劑的優缺點見表1-1
表1-1 丙烯酸和氟類流平劑的優缺點 流平劑 優點 缺點 丙烯酸類流平劑 強的流平性,更具有消泡能力,不影響層間附著力 基材潤濕性差,不能消除縮孔 氟類流平劑 基材潤濕性良好,防縮孔能力強 穩泡,層間附著力差,無法重涂,價格貴 通過改性的流平劑,具有較好的表面控制能力,不穩泡,可以重涂,具有良好的抗縮孔和基材潤濕能力。代表性的產品有 摩能化工的1154。
2)丙烯酸酯類流平劑的應用 純丙烯酸酯類流平劑因其對表面張力影響不大所以多將其用于流動和流平助劑,特別是印鐵涂料,卷材涂料,對消除輥痕是有益的。還有刷涂的木器漆對消除刷痕也是有幫助的。
應用時要特別注意與涂料的相容性,一般情況是分子量大的相容性差,但流動與流平性好;分子量小的相容性好,但流動與流平性要差些。
丙烯酸酯類流平劑不僅可以用于油性涂料,水性涂料,也是粉末涂料中常用的流平劑,這類產品有摩能化工的1153。
其他答案2:
最佳回答:
作者簡介:johnson 深圳市帝龍科技有限公司 總工程師
一直以來,從事涂料配方研發的技術人員在選用助劑方面過于簡單,多數會聽從供應商的推薦,但這并
不是最好的。希望通過這個話題,使得我們在選助劑上不會盲目,會選得更快更好。
當然,首先條件是要懂得這些助劑起作用的機理。就從這里開個頭吧:技術人員差不多都接觸過丙烯酸
樹脂,但是有多少人清楚,為什么有的適合作涂料的基料,而有些則適合作助劑,到底在分子量、分子
量分布、聚合物結構、官能團等等方面有什么不同?類似結構的助劑有一個系列,這些不同的品種有多
大區別,從結構上如何理解?
這個問題對于我們應用助劑的人來說有些難度,如果生產開發助劑的人來講講那肯定非常好的。對于一
提起助劑,廠家對它的結構,分子量等都是比較保密
確實如此,但也正因為如此,才增加了助劑的神秘感。這里先從丙烯酸酯類化合物談起,看看做樹脂基
料和不同種類助劑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在結構上面有什么區別。
我們知道,丙烯酸類樹脂既可以用作涂料的樹脂,也可以做流平劑或消泡劑。在丙烯酸酯樹脂里面加入
丙烯酸酯流平劑,丙烯酸酯消泡劑都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可見同樣是丙烯酸類樹脂,區別是很大的。從
原理角度來講,決定一個化合物在給定體系里面到底能否用作助劑,是流平劑還是消泡劑,決定的因素
還是與體系的相容性和表面張力兩個因素。在表面張力低于所用體系的情況下,如果是有限不相容的,
適合做流平劑,如果相容性更差一些,就只能用作消泡劑。同樣是丙烯酸酯化合物,到底適合做樹脂還
是助劑,適合做哪種助劑歸根到底看參與聚合的單體和分子量的選擇以及相應的結構對其表面張力和相
容性的影響。
下面我們從分子結構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涂料中所用的丙烯酸樹脂一般可以寫成如下結構式如下(在這里為了寫結構式討論方便,不區分丙烯酸
酯與甲基丙烯酸酯的區別,實際體系中,這兩類單體是共存的):—(CH2CHCOORm)x—(CH2CHCOORf)
y—,其中Rm 一般是C1-C4 的基團混合物,其中短碳鏈部分含量相對高一些,Rf 一般是官能基,在一般
的羥基丙烯酸樹脂當中,Rf 是羥乙基或者羥丙基。分子量一般是一萬到幾萬不等。
常見的丙烯酸酯流平劑結構式如下:—(CH2CHCOORl)x—,在這里Rl 主要是C4-C8 的基團的混合物,
分子量一般小于一萬。
常見的丙烯酸酯消泡劑結構式如下:—(CH2CHCOORd)x—,在這里Rd 主要是C10-C18 的基團混合物,
分子量一般是一萬到幾萬不等。
從上面的結構式可以看出來,聚丙烯酸酯化合物用作樹脂,還是用作流平劑或消泡劑,它所使用的單體
的種類大不一樣。從樹脂到流平劑再到消泡劑,所使用單體的碳鏈是增長的趨勢。從分子結構角度來講,
聚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側碳鏈越長,其表面張力就越低,相應的極性和溶度參數也就變得越小。當用作流
平劑的聚丙烯酸酯化合物與用作樹脂的比較,流平劑的側碳鏈(C4-C8)更長,表面張力低于樹脂的聚
丙烯酸酯,且由于極性的明顯差別,兩者是不相容的,正是滿足了這兩點,當流平劑用的聚丙烯酸酯化
合物在丙烯酸樹脂里面可以起到流平的作用。另外,流平劑需要有一個比較快速地遷移到表面而起作用
的過程,所以不能把分子量做得太大,一般小于一萬。如果加入更長的側碳鏈如C10-C18 的聚丙烯酸酯
化合物,那么可以預測,它的表面張力比樹脂用C1-C4 的聚丙烯酸酯更低,相容性更差,這樣C10-C18
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在丙烯酸酯樹脂體系里面可以當消泡劑使用。從消泡能力的角度,因為分子量越大與
體系的相容性越不好,消泡能力也就越強,所以聚丙烯酸酯消泡劑的分子量一般都不小。當然,由于側
碳鏈對于表面張力和相容性的影響是漸變的過程,所以某些結構的聚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以同時扮演流平
劑和消泡劑的角色,比如8 個碳的聚丙烯酸酯化合物,它介于流平劑和消泡劑的邊界位置,同時具備兩
者的性能。
以上就是不同的聚丙烯酸酯化合物有不同用途的一些基本原理。因為從樹脂到流平劑到消泡劑是一個系
列,所以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討論。另外,作為聚丙烯酸酯分散劑的結構與他們又有區別。
丙烯酸樹脂合成做過幾年,但是還不知道丙烯酸酯助劑也是通過丙烯酸合成過來的,看了上面的內容覺
得區別是不是就是Rm 的碳鏈長度,一般丙烯酸樹脂的酯長度最多的也就是4 個碳,也就是丙丁酯類,
是不是助劑用的單體確實有區別?
上面為了描述聚丙烯酸酯在不同用途最基本的變化趨勢,結構簡式都是最基本的結構,實際的結構相對
會更多一些,當然丙烯酸樹脂的碳鏈的長度是影響丙烯酸樹脂用途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它因素如功能基
團的種類也是很重要的,可以用來改進潤濕性,相容性等等其他性能。一般來說,助劑里面特別是流平
劑會用一些特殊結構的單體。至于說應用,聚丙烯酸酯化合物用作涂料的樹脂和助劑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通常有很大差別。
單從用途的角度來看(消泡與流平),聚氨酯和有機硅看來也類同了,只不過分子結構中換成特征性的
氨酯基或硅氧結構。不知是否可以這樣推測?
可以這樣理解,總的原則就是在一個基準結構的基礎上通過調整分子結構來改變表面張力和極性,就可
以得到相應的助劑。
看完上面的回答,眼界有開闊了許多,至少消泡劑與流平劑的本質不像以前那么神秘了。現在的認識就
是,消泡與流平的本質或者作用原理就是低的表面張力與相容性的控制,在這個基礎上可以自由發揮,
不知對否?那么再往前一步,怎樣判斷自己選的消泡劑和流平劑是最合適的或者是更合理的?除了價格
因素,當然還有一些效果評判外,換句話說,許多人說他的東西很好,但是否為性價比最高的東西呢?
從原理上講,消泡劑與流平劑的本質就是對表面張力和相容性的控制程度不同,在這個基礎上,肯定可
以自由發揮。
但是我們剛才討論的基準是以涂料用丙烯酸酯樹脂為標桿的,表面張力比它低一些,相容性差一些就是
流平劑,再低,再差就是消泡劑。如果換成其他樹脂,又會有不同,比如說原來在丙烯酸樹脂體系里面
可以做流平劑的物質,如果放到極性比丙烯酸樹脂大得多的樹脂體系如環氧體系,那么可能流平劑的表
面張力就會比環氧體系要低得多,相容性也差得多,于是在環氧體系,這個物質就成了一個消泡劑了。
很多時候助劑的使用是靈活的,并不是說明書說它是流平劑,它就只能做流平劑來用。流平與消泡的轉
變是相對你所使用的樹脂體系的極性來看的。 要是對這個助劑的極性范圍有一個清楚的了解,這樣助
劑用起來就靈活了,也就是我們說的自由發揮了。遺憾的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助劑商對所提供的助劑產
品的化學成分上面的信息是嚴格保密的,這樣以來工程師就無法利用理論對助劑的使用進行預測了,只
能全憑供應商的介紹和推薦,如果碰上供應商對情況也不太了解的話,就會做很多無用功了。要想要最
合適的性價比最高的助劑,可能要相對費點精力多做試驗了,選出適用的可以解決問題的最便宜的一種
就行了。這樣試驗的助劑品種可能較多,但是由于仔細區分各種情況與應用體系,選出的東西最不浪費。